当资本向回报低头时,杠杆像放大镜一样显露出机遇与风险。通货膨胀侵蚀名义收益,促使部分投资者寻求配资,以期用更高的仓位追赶实质回报(参见 IMF, World Economic Outlook, Oct 2023)。因而因——低实质回报与高物价预期导致更多需求;果——杠杆放大收益同时放大亏损,系统性风险随之增加(参见 Brunnermeier & Pedersen, 2009)。
平台如何使用杠杆,并非全然统一:常见有隔离式与滑动保证金、初始保证金与维持保证金(美国Reg T 初始 50% 作为参考)。设置杠杆比率时的失误通常源自两个原因:低估波动性与高估流动性。举例说明配资成本计算:若自有资金10万元、选择3倍杠杆,总头寸30万元,借款20万元;年化借款利率8%,一年利息为200,000×8%=16,000元,另加平台管理费和点差。此处因果清晰——更高杠杆(因)导致利息负担与爆仓阈值降低(果):3倍杠杆下价格大约下跌33%即可消耗全部自有资金并触发清仓。
评论
Ava
很实用的因果视角,配资风险讲得很清楚。
张强
举例计算让我更容易理解爆仓阈值,受益了。
MingLi
建议补充不同市场(A股/美股)杠杆规则的差异说明。
投资小白
读完后觉得要先练好风控再考虑配资。